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报道
资讯中心

鲁山县:建立“15766”产业体系 助力脱贫攻坚

2017-09-27   来源:中原经济网

  【中原经济网平顶山新闻讯】(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任广辉 白艳杰)河南省鲁山县是国家秦巴山片区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74个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185户、65342人,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鲁山县立足全面小康,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治本之策”,紧紧围绕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四优四化”,逐步形成了“建立一支专业队伍、打造五大特色产业、构建七条扶贫产业带、形成六金产业模式、落实六项保障机制”“15766”产业扶贫模式。

  一是建立一支专业队伍。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并由县委副书记牵头,成立了正科级产业发展中心,由农业、林业、畜牧、工信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全县产业扶贫规划制订、措施出台、资源整合、基地打造、模式创新。同时,乡、村两级也成立了相应产业扶贫机构,实现县、乡、村三级产业扶贫网格模式。

  二是打造五大特色产业。“旅游+”,鲁山县是河南省的旅游大县,境内有旅游单体2378个,占全市的56 %、全省的6%,旅游资源优势明显、风格独特、旅游发展潜力巨大,鲁山积极探索扶贫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紧紧围绕鲁山县“山、佛、汤”旅游品牌,打造了尧山景区、中原大佛景区、墨子古街等旅游扶贫产业基地11个,通过吸纳贫困户小额贷款入股分红、开办农家乐及提供酒店服务、导游等10多个就业岗位等,农户在景区就业达5000人以上,农家乐10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种植+”,以酥梨、蓝莓、玫瑰、血桃、葡萄、软籽石榴等特色种植为主,形成万亩核桃基地、辛荑基地、芋肉基地等八大经济林基地,三大产业集群。大力培植兼顾林下种养、特色景观、休闲采摘等为一体的种植业示范基地52个,从业人员达5.15万人,累计带动1.1万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养殖+”,以牛、猪、驴、鸡、鸭生态养殖为龙头,打造了辛集乡瑞亚牧业、下汤镇龙潭养殖、马楼乡聚鑫蝎子养殖等合作社40个,通过代种、入股分红、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可带动1.1万人脱贫。“加工+”,以丝棉加工、皮件加工、饰品加工等为带动,打造了劲酷织造、美伦饰品、迷王制衣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15个,通过基地务工、入股分红、订单加工、代加工等形式,可带动1.2万人脱贫,已带动2450人脱贫。“光伏+”,以集中电站和村级电站为主,大力发展分布式户用光伏,引进中民投、军昊、利民新能源等,已建成光伏产业点6个,已带动840余人脱贫。启动新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02个,启动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3000多个,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能力。

  三是构建七条扶贫产业带。依托鲁山五大特色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引导企业、合作社与贫困群众深度融合,建立“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培育了菜单式扶贫产(就)业基地146个。打造了以种、养、加为主的平原片区产业带,以林果、香菇种植及养殖为主西北山区产业带,以花卉种植、旅游、养殖为主的西山区产业带,以林果种植和农家乐为主的西南山区产业带,以林果种植、瓜果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为主的环湖(昭平湖)区产业带,以林果种植、养殖、光伏、食品加工为主的城郊区产业带,以中、小企业为主吸纳贫困户务工的产业集聚区产业带七条扶贫产业带。加大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村扶贫车间、千头线等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受益,将全县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实现产业受益全覆盖。累计带动5080户、2.03万名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通过产业带动使贫困户户均收入达1万元左右。

  四是形成六金产业模式。土地流转得租金,目前,全县流转贫困户荒坡和土地8万亩,为贫困户年创利润4800万元,有6100户贫困户获利。资金入股得股金,以尧山花海、墨子古街为主的36家扶贫产业已吸纳因病无劳动能力贫困户2960户入股,每年每户保底分红5400元以上。基地务工得薪金,全县已打造扶贫就业基地62个,可带动5900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就业,年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以上。委托经营得酬金,目前,有23个扶贫产业实施委托经营,带动620户贫困户脱贫。超产经营得奖金,带贫企业由贫困户以家庭为车间实现作坊式生产。张官营镇美伦饰品公司为周边4个乡镇240户贫困户配备了生产设备,使贫困户每户每年约1.9万元收入。订单种植得售金,通过直接供销和“互联网+”等形式,全县有960户贫困群众通过订单种植获得收益。

  五是落实六项保障机制。组织保障。一是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大员上阵、全员参与、部门联动、综合施策的领导机制作用。在县四大班子领导中开展“七个一”活动和产业大调研活动,为扶贫产业提供帮助和支持。二是明确脱贫攻坚产业带动县、乡(镇)、村干部和各单位一把手主体责任,建立“日安排落实、周例会研究、月大会推进、季观摩评比”工作机制。社会保障。利用政府主导推介、订单农业、互联网+、大众物流等平台,实现农超对接、深加工、物流配送等,对接大市场,建立产业链,打造现代生态农牧结合的农业销售体系。金融保障。探索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金融助力产业扶贫模式,按照扶贫产(就)业基地带动贫困户脱贫数量,给予300万元以内的贴息信贷扶持。并通过“政融保”和支持贫困户小额贷款入股分红的形式,为产(就)业基层提供贷款资金支持。保险保障。引入太平洋保险公司“安贷”保险、中原农险公司农业保险,为扶贫产业贷款和发展生产提供保险保障,使扶贫产业发展在扶贫路上“零风险”。政策保障。一是落实奖励政策。根据扶贫产(就)业基地带动贫困户脱贫或吸纳劳动力就业数量,分类别、分档次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奖励,激发带贫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二是落实补贴政策。对乡镇、村创办的实体产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达到该乡(镇)、村贫困人口的30%以上,发生的物管、卫生、房租、水电、税费等费用,3年内给予不超过当月实际费用50%的补贴,年补贴最高限额2万元。制度保障。一是建立产业发展督导、考核工作机制.二是在全县范围内评选脱贫攻坚产业带头人、驻村干部、村支部书记、贫困群众等模范人物,示范带动,助推产业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各乡镇、县直单位产业扶贫工作的跟踪问效力度,确保脱贫成效。

版权所有 © 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14021308号-1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ZHONGYUA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