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报道
资讯中心

大力开展特色农业保险 为都市型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郑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新民谈特色农业保险服务成效

2020-07-13   来源:河南日报

近年来,郑州市加快发展都市型农业,积极推动适度规模经营、鼓励特色种植养殖、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三产融合,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美的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子。2019年,全市共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384元;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31个;全市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420亿元。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特色农业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占农业比重不断提高。目前,有核桃、石榴、桃、樱桃等果类种植面积30余万亩、设施大棚面积4万余亩、露天菜田30余万亩、沿黄河渔业产业规模超过14万亩。特色农业的发展不断推动种植业转型升级,但相比于传统农业,其投入大、风险因素多,经营者因灾害不能及时恢复再生产、因灾转行甚至因灾致贫的情况时有发生,亟须通过农业保险保驾护航。

——用好政策试点开展特色农险,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7年1月,郑州市印发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都市生态农业保险与担保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详细规划了2017年至2020年特色农业保险开展内容,并先行在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原农险”)开展试点。2017年至2019年,市财政每年设立5000万元农业保险专项资金,引导郑州市特色农业保险提质增效。在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下,全市特色农险种类和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市特色农险业务由五大类、24个品种增加至六大类、36个品种;承保面积由16.27万亩增加至26.56万亩;风险保障覆盖广度由7.64亿元增加至17.81亿元,切实为特色农业发展撑起了“保护伞”。

特色农险精准解决了广大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风险保障需求,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信心,推动全市特色农业面积不断扩大。以中牟淡水养殖为例,2017年至2019年间,其淡水养殖面积从近4万亩发展至5万亩,当地淡水养殖农户投保率达到了30%。更为重要的是,郑州市特色农险试点的成功开展,为全省其他地市特色农险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带动相关地市纷纷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提升理赔服务能力,为特色农业产业壮大织密“保障网”

农业保险这一金融工具运用的好不好,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要看服务保障,尤其是理赔工作做的是否扎实。去年,郑州市特色农业承保户数达到了2.22万户,全年赔款金额达6114.5万元,有近2万户企业和群众从中受益。

以我市特色种植企业中农华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去年该公司在中原农险投保特色种植面积共计7800亩,投保价格指数保险面积共计7500亩。受倒春寒影响,果树大部分受到冻害,加之去年石榴成熟期未能赶上双节,错过了市场销售的最佳时间,也错过了石榴售卖最高价格阶段,为此,中原农险为该企业支付理赔款367.8万元,最大程度上弥补了损失,有效缓解并转移了企业自担风险,为企业再生产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中农华盛仅是广大受益企业和农户的一个代表。数据显示,仅去年,我市特色果树种植险承保面积就达到了18.8万亩,赔款金额达4105.2万元,受益户次达1.8万户。特色农业保险的介入,切实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织密了“保障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保险机构更是主动创新理赔方式,简化理赔手续,并通过网络、云服务等为企业和农户送去帮扶,全力保障特色农业稳定发展。

特色农业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发展模式和方向应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就郑州市的特色农业而言,下一步,应更突出其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朝着产业化发展的方向迈进。广大保险机构应主动变革,在运营模式上,可在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通过商业化保险模式运作,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农业政策与财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在产品创新上,保险机构应加大对价格类、收入类保险产品的研究与探索力度,进一步扩大承保覆盖面,通过持续扩大保险的深度和广度,助力郑州市特色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 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14021308号-1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ZHONGYUA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