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报道
资讯中心

坚守“保险姓保”提升中原农险保障“三农”服务水平

2016-08-31   来源:中国保险报20160829第八版

□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毕治军

  “十三五”时期是建设现代保险服务业和保险强国的关键时期。不久前,项俊波主席围绕行业“十三五”的改革发展,高瞻远瞩地提出坚守“保险姓保”发展理念、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对于全行业具有全面深远的指导意义。中原农险作为一家刚刚创业起步的专业性公司,通过对项主席讲话的学习领会,进一步提升了对行业价值、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的认识。

  “保险姓保”是保险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行业立足之本

  纵观保险业发展史,保险业因风险保障而生,又因风险保障而兴,“保险姓保”始终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从保险品种和类型的发展来看,保险产品的发展史就是围绕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保障需求不断演化丰富的历史。从保险组织形态的发展来看,无论组织形态如何演变,其组织的核心职能始终定位于管理经济社会风险。特别是互助制保险组织始终是保险史上的重要组织形态,并在现代世界保险业占据越来越高的市场份额,充分印证了风险管理是保险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从保险制度的完善来看,从保险起源之初的简单互助机制,到“共同海损分摊”和“可保利益原则”的确立,再到“生命表”和“均衡保险费”理论的提出,再到保险三大功能理论和我国现代保险服务业理论的提出,“保险姓保”始终是保险制度的核心所在,也是保险各类衍生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无论经济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革,“保险姓保”这一保险业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始终未变。面向未来,“新国十条”和“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实施,拓展了保险业的发展空间,保险业处于厚积薄发的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一发展大潮中,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保险业,众多保险企业百舸争流,各种竞争策略、发展模式层出不穷。但都不能忘记风险管理是保险业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都必须始终坚守“保险姓保”的发展理念。

  “保险姓保”是保险业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和重心所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保险业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市场运行效率不高、要素配置不优、保障作用发挥不充分、消费者获得感不强等方面的问题,保险业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众多不相适应的方面。究其根源,在于很多市场主体发展中出现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等倾向,偏离了“保险姓保”的方向,影响了行业价值的实现。结合项俊波主席的要求,在行业下一步发展中,要坚守“保险姓保”理念,补齐偏离保障的短板,通过行业自身的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提升风险保障能力,并通过行业风险保障能力的提升,服务好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

  (一)在制度变革中体现“保险姓保”。制度是顶层设计,也是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近几年,保监会在寿险、车险、资金运用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推进《农业保险条例》、大病保险、税优型健康险等政策的出台,对于引导行业回归保障起到积极作用。下一步,改善行业制度供给仍然是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一是应通过完善监管部门“三张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偿二代”等重要工作,把“放开前端”和“管住后端”有机结合,通过发挥监管制度的约束引导作用,调动市场主体围绕保险核心功能创新发展的主动性。二是加大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供给,特别是在推动巨灾保险建立、规范发展农业保险、推进部分责任保险的强制化等方面,仍然依赖于有力、有效的制度供给,也有赖于行业积极探索创新,为相关政策出台奠定工作基础。三是加强行业基础建设制度供给,要积极完善与社会信用体系相匹配的行业信用制度,促进行业诚信规范经营;积极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明确边界、树立标杆,为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积极完善行业自律制度,提高市场主体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能力水平。

  (二)在推进结构优化中实现“保险姓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保险业提供丰富多样、方便快捷、成本低廉、高效高质的保险服务,这就要求推进保险市场供给体系改革,调整优化结构性因素,改善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日益多元的保险需求。一是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坚持鼓励专业化、差异化经营的方向,鼓励专业性公司的发展。同时,鼓励相互制组织、自保公司的设立和发展,做大做强专业保险中介机构,通过进一步促进业内社会分工和多元化市场主体的竞争,提供多元化的保险服务。二是优化产品供给结构。积极通过市场化改革、机构准入和产品监管、政策鼓励支持等措施,推动市场主体加强创新,积极开发细分市场,挖掘个性需求,切实改变少数险种支配保险市场的格局。特别是在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等领域,要积极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居民消费升级等方面的需求,积极改善产品供给,发挥好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三是优化行业发展动力结构。更加注重通过制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增强行业发展内生动力。通过市场主体和产品供给的差异化,积极开发“长尾市场”,改变市场主体集中在成熟保险市场,过度竞争的局面。

  (三)在推进要素升级中深化“保险姓保”。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保险业长期以来的依靠铺摊子、增人力、加大费用投入等外延式粗放型增长也难以为继,必须加强创新驱动,推进行业自身的要素升级。一是提高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实施“人才战略”,改变“人海战术”,积极发展保险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发展一支精通风险管理的职工队伍,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二是优化行业资本投入结构。通过监管引导约束和市场优胜劣汰,扭转一些企业不计成本换市场规模的发展模式,引导市场主体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引进人才、技术升级、提升服务和创新管理等方面。同时,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提升资金投向与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一致性,切实保证资产负债匹配的科学性。三是加强新模式新技术的运用。积极适应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注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保险服务领域的运用。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公司运营模式、运营流程、营销管理、客户服务,提高保险服务竞争力,提升行业运行效率和质量。

  “保险姓保”是指导中原农险改革发展的价值理念和方向指南

  中原农险从保监会批准开业运营,刚刚走过一年多发展历程。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新兴经济大省的首家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成立之初,就把保障河南“三农”发展作为首要责任,确立了“尚德聚智、惠农利民”的企业使命。可以说,“保险姓保”正是中原农险的初心所在。中原农险在下一步发展中,将继续坚持惠农利民的企业使命,把提升“三农”领域的风险管理能力放在核心位置,把积极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走好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一是继续加大对保险服务的投入。在现有18 个省辖市服务组和58 家县级分支机构基础上,继续加大县级服务机构和乡镇服务站铺设力度,建立一支熟悉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专业队伍,加大服务设施投入,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打造符合农险经营特点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农业保险服务提供坚实支撑。二是围绕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创新。以全面服务河南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在农业保险领域深耕细作,在落实“保大宗”的同时,积极开发和推广产量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特色农产品保险、农业信贷保证保险等创新产品,满足农业生产多元需求。积极引入大数据、移动终端、GIS 等技术改造作业流程,强化防灾防损能力,提升服务效率。三是积极推动普惠保险业务的发展。加强对兰考“脱贫路上零风险”精准扶贫项目的总结推广,结合各市县的实际,因地制宜,细化一揽子扶贫方案,创新推动补充型险种,促进普惠型保险覆盖更多困难群众。四是积极拓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做精农业保险,做大涉农商业保险,并积极在其他财产险细分领域开展差异化竞争。以发挥风险管理功能为核心,加强各类保障型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参与地方治理体系建设,争取承接各类经办业务,努力成为地方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版权所有 © 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14021308号-1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ZHONGYUA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