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报道
资讯中心

【脱贫攻坚看河南系列报道之十二】给脱贫致富系上“保险带”——河南省保险业创新扶贫纪实

2017-07-13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目前,河南省保险业在保障扶贫、服务扶贫和融资扶贫等方面持续开展创新,形成了三套功能作用协同配合的保险扶贫体系,有力支持了脱贫攻坚战略落地。

  打开保险千把伞,撑起扶贫一片天。

  作为金融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扶贫在帮助贫困户控制、管理风险的同时,还能精准对接需求。

  河南保险业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保险在扶贫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保险市场化机制,对受灾贫困人口精准补偿;通过保险大数法则和风险分散机制,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应;通过融资增信功能,帮助贫困地区从“输血式”发展向“造血式”发展转变。

  目前,河南省保险业在保障扶贫、服务扶贫和融资扶贫等方面持续开展创新,形成了三套功能作用协同配合的保险扶贫体系,包括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代表的保险扶贫保障体系,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为代表的保险扶贫增信体系,以保险资金支农融资和直接投资为代表的保险扶贫投资体系,有力支持了脱贫攻坚战略落地。

  1 从“零风险”到“有保障”

  曾创“整县扶贫保险”模式的河南兰考县近期再次与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牵手,签署“小康路上有保障”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作为“整县扶贫保险”模式的“升级版”,该协议将为70万兰考群众奔小康提供“一揽子”的生产和生活风险保障。

  兰考县人民政府与中原农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6年1月,兰考县与中原农险公司签署了“脱贫路上零风险”保险扶贫项目。项目由县财政出资千万元为全县7.74万贫困户、新农主体和带动脱贫企业提供了共计15个险种的“一揽子”风险保障,保障金额约84亿元,创下运用保险手段服务整县扶贫的金融扶贫案例。

  郭怀朝是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红庙镇管场村人,当时有150亩土地流转到了他的手上。郭怀朝踏实肯干,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420座香菇大棚,村里上百号人在他这里打工,日子眼看红火了起来。但谁知,一场无情的大雪压塌了他的60座大棚。

  这场雪灾不仅击垮了郭怀朝的致富梦,还导致全县正在大力扶持发展的鸭棚、蔬菜大棚等各类大棚损失300多座,加上农户其他生产生活用品,损失数千万元。祸从天降,一场大雪下的让人心寒,但却给受灾群众敲起了警钟,也为保险业参与扶贫提供了契机,更让“脱贫路上零风险”这个惠及民生的项目因此成形,擦出了河南保险业助力精准扶贫的火花。

  中原农险是河南省第一家保险法人机构,中原农险董事长毕治军告诉记者,自中原农险成立之初就一直在思考公司的发展方向。“我们是河南省第一家保险法人机构,成立过程中得到各地各级政府支持,地方资源是我们的天然优势,成立时间短、机构少、传统农险经验不足是我们的劣势。如果避开传统的农险竞争领域,积极参与其他领域就会发现,我们可以大有作为。”毕治军说。

  为把“脱贫路上零风险”项目由虚变实,中原农险和兰考县委、县政府先后4次开协调会,沟通细节。其间,中原农险成立了由毕治军任组长的项目推进工作组,他们和兰考县政府密切配合、高效推进,20天内完成了16个乡镇贫困农户和人口的生产生活数据调查统计以及实地调研、保险方案设计工作。兰考县委、县政府更是高度重视该项目建设工作,由一名县委常委任组长,同时决定先期拿出1000万元资金用于项目实施。

  郭怀朝成为了“脱贫路上零风险”项目的受益者。这个保险项目不仅为他的大棚在灾后撑起了水泥柱子,还为他筑起了因灾返贫的防护墙。

  保险扶贫项目的实施有力助推了兰考县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而“小康路上有保障”项目正是“脱贫路上零风险”项目的延续。“兰考整县脱贫后,我们依然发挥我们的风险保障职能,继续为兰考人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经过与县政府进一步加强工作研究,推出了服务全县的‘小康路上有保障’项目。”中原农险董事长毕治军说。

  今年3月,兰考县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河南省政府批准,宣布脱贫,进入致富奔小康的新阶段。

  为巩固脱贫成果、争取早日实现小康目标,兰考县与中原农险公司经研究决定,调整保险方案,升级“整县扶贫保险”模式。

  据介绍,新的“小康路上有保障”项目在吸收借鉴原有保险扶贫模式的基础上,突出了三大特点。一是普惠意外险及短期健康险惠及人群由扶贫对象扩大至全县70万人口,防止出现因意外和疾病返贫;二是将农业生产设施纳入保险范围,打消农户发展设施农业的疑虑,调动农户创业致富的积极性;三是继续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为农民创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农业贷款保证保险,解决创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

  2 “政融保”贷动产业发展

  扶贫形式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当下,保险扶贫已不只停留在提供风险保障层面,而是通过直接提供融资产品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在实处。2015年年底,经国务院认可,中国保监会批复同意中国人保开展险资直投支农融资试点业务。2016年7月以来,中国人保财险在卢氏、沈丘等地进行试点,积极推介“政融保”项目,以“保险+产业扶贫”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试点期间,累计落地“政融保”项目12个,提供支农融资525万元,带动936名贫困人口有效脱贫,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贫困户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认可。

  位于豫西山区的卢氏县,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工作重点县,处于全省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

  卢氏县香盛轩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卢峰去年通过人保财险三门峡市分公司的审核,拿到了一笔一年期的贷款。“有了这50万元,我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社员致富。” 张卢峰兴奋地告诉记者,他用这笔“政融保”贷款,不仅扩大了核桃苗木繁育基地,还加强了已有的电商销售渠道。站在坡地上,张卢峰指着生长得郁郁葱葱的苗木憧憬着今年的收成能给自己带来可观的收入。

  香盛轩核桃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初期发展比较缓慢。为了扩大规模,张卢峰想到了贷款。令他意外的是,除了能从农信社贷款,还能从保险公司拿到贷款。“对我们而言,月息5厘,加上贷款保险金,折合算下来月息6厘多。利率低,放款速度快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张卢峰说。同时,让张卢峰倍感意外的是,这笔50万元贷款还是河南省首批保险资金直接支农融资贷款,意义深远。

  杜边疆是人保财险三门峡市分公司主管农险的负责人,他表示,在卢氏县,保险机构扶贫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去年,经与卢氏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多次商谈,人保财险三门峡市分公司与卢氏县政府签订了《保险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合作协议》,在保险+农业产业脱贫、保险+就业教育脱贫、保险+民生保障脱贫、保险+普惠金融脱贫、保险+产业开发脱贫、保险+涉农设施建设脱贫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目前,人保财险三门峡市分公司已与卢氏县政府建立起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功能,共同探索“保险+精准扶贫”新模式,切实保障脱贫成果,全面提升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效果和政策效能。

  尤其,在解决农户和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时,人保财险三门峡市分公司还专门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就相关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卢氏县政府进行商谈,本着为贫困地区有能力、想创业、有信用的农户或涉农企业发放低息贷款,实行“政融保”惠农融资模式,即“政府政策支持+保险资金融资+保险风险保障”。

  “这是保险扶贫的创新尝试。”杜边疆说,公司着眼于卢氏县当地特色产业,如核桃、香菇、连翘、卢氏鸡的种植、养殖和深加工,将对农户和涉农企业加大融资覆盖面,力争为更多农户提供服务与帮助,让其能够早日脱贫致富。

  据介绍,不同于以往人们熟知的贷款保证保险,即保险机构为银行提供贷款保证保险,从而帮助农户增信获得贷款,“政融保”支农融资贷款产品具有“险资直投”特点,通过人保集团自身募集的资金,为需要资金而缺乏抵押的农户提供融资支持。  

  相比于传统的银行抵押贷款,这种“险资直投”支农融资贷款方式更为灵活,流程更为简便。用户只需向所投保的保险公司提出融资申请,通过保险公司组织的现场调查和信息核对、评审之后,即可快速放款。此举免去了第三方中介环节,让保险资金真正直达农户,增强农户的“造血能力”。

  目前人保集团在全国其他6个省份也逐步推广“政融保”,希望通过探索,改“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找到可以复制的模式。

  洛阳人保财险职工深入嵩县农村,帮助贫困农民了解玉米保险知识

  3 特色农险扶贫勇向前

  对于种植户而言,靠天吃饭似乎是一道铁律。每逢大灾过后,兜底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是防止因灾返贫的一道最佳防线。

  寺河乡朝阳村为寺河乡四个贫困村之一,现有人口600多人,贫困户45户151人,栽培苹果2000余亩。记者来到高坤斗家时,他直接引着记者来到了自家的果林,只见不算平坦的小山坡上栽满了苹果树。

  “种苹果是全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不等记者开口问,高坤斗就先介绍起自家情况来。他告诉记者,这里地势不平还缺水,苹果收成最终怎么样,自己说了不算,老天说了算。

  他告诉记者,遇到大旱的天气时,自己基本就是白忙活一场。“挣不到钱,我们还好说,孩子的学费可咋办。”高坤斗苦笑着说年景不好时,自己还到能扛得住,最怕交不上学费耽误了娃娃的教育。一想到这里,他就总是很焦虑,心想要是能有个给他果林损失兜底办法就好了。

  就在这个时候,太平洋保险相关工作人员带着苹果保险出现在高坤斗面前。据悉,苹果保险是太平洋保险推出的特色农险。高坤斗家有12亩田地,保费共120元。其中,乡里园艺局补贴40元,50元由扶贫办支付,剩下的再由他自行承担。遇到灾情的时候,最高赔付2000元/亩。“这让我踏实不少。”高坤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遇到大灾,果子全毁了,他最多能收到赔款24000元,这基本与他全年种植投入的资金差不多,虽说挣不到钱了,但是全家并没有因为天灾而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我真的感受到保险的好处了,现在根本不需要人劝,我自己就主动买保险了。”高坤斗笑着说,以前总觉得如果没发生灾祸,保费就打了水漂,可一旦遇到灾情,保险就成了一张保护网,兜住了损失,保住了他恢复生产的信心。

  小张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一名员工,他见证着苹果保险的落地与推广。“刚开始,种植户觉得没必要给自家的苹果购买保险,但随着宣传工作的深入,他们逐渐意识到保险的保障作用,都陆续开始主动购买保险了。”

  “苹果保险”只是河南省大力推进农险扶贫的一个缩影,河南一直在不断提升支农惠农的力度和水平。

  记者从河南保监局获悉,2016年,河南省农业保险工作方案取消了104个国家级产粮大县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的县级保费补贴,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推动全省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作物承保覆盖面同比分别提升10.33、14.93、30.49个百分点。

  创新开展农业保险产品,去年区域产量保险、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小麦区域产量保险试点在虞城、新蔡、邓州三个县(市)21个乡镇开展,累计承保面积82.41万亩。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已涵盖生猪、玉米、大蒜等种养两业多个品种,实现农业保险“保成本”、“保产量”、“保价格”多元保障方式并存互补。

  立足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资源和特色,河南省保险业还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产品保险。太平洋产险针对信阳茶叶种植,试点开展茶叶低温霜冻气象指数保险,针对三门峡地区的核桃种植等开发特色优势种植业保险;人保财险结合开封杞县30万亩大蒜产业发展需求,定向研发大蒜种植保险和价格保险;中原农险在兰考试点温室大棚保险,在滑县、临颍县试点辣椒保险。

  4 看病就医不再愁

  长期以来,看病就医对于困难群众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不仅让困难群众加剧贫困,还让部分脱贫人群因病返贫。

  为解决困难群众看病就医问题,2014年起,河南省政府在焦作市启动开展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试点。人保健康河南分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实施3年来,已累计完成赔付1.98万人次,赔付困难群众医疗费用1730多万元,有了多层次保障,一些高额医疗费用患者个人合规医疗费用负担比例可降至10%左右,困难群众疾病经济负担明显减轻。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占民表示,作为独家承办河南省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健康公司近年来一直立足于发挥保险的社会辅助管理功能,配合政府积极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工作。

  由于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水平相对较低,经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住院患者个人自付费用占比仍然在40%-45%左右,大病补充保险将有效减轻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此外,中国人民保险健康公司还开展了“一站式便民服务”。

  具体而言,就是困难群众在提供相应的手续之后,便可以享受到中国人民保险健康公司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报销补偿。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会进入到所有基本医保的服务职场内,为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困难群众可以在基本医疗报销窗口享受到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

  “如果说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是‘普惠制’,针对所有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那么大病补充保险就是‘特惠制’,针对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障。”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人说,河南省已从政策到经办层面形成了一整套文件,将为困难群众构建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在他看来,大病补充保险主要是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对个人负担的这一部分,实行再次报销。由政府拿一部分钱,然后通过采取商业保险承办的方式,来解决群众经基本医保、大病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仍然比较重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办法出台,是从省级层面解决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的一个制度性建设,在全国是个首创。

  据了解,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起付线比较低,3000至5000块钱报销30%,5000至1万块钱报销40%,5万元以上报销90%,费用越大报销比例越高,不设封顶线。

  家住灵宝市大王镇王和村的张社妮就是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受益者之一。今年已67岁的张老太,和儿子一起生活。因为儿子先天双腿残疾,家里的重活累活一直由张社妮独自承担。

  不幸的是,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张社妮患上了关节炎,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必须做手术的地步。“这简直是雪上加霜。一开始我不愿看病,倒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手术费对我家来说负担太重了。即便借了钱凑足了医疗费,我们也不一定还得起啊。”张老太回忆起患病时的情形仍两眼泛着泪花。

  张社妮告诉记者,最终让自己下决心做手术的是自己的儿子。“他需要人照顾,我必须好起来。”母爱让张社妮直面病痛,在凑足医疗费用后,张社妮住进了医院。“手术费9万元,基本医保、大病医保报销后,我要掏5万元。”张老太抹着眼泪告诉记者,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欠下的债并没有让她感受到即将康复的喜悦。

  就在她发愁之际,人保健康开封支公司的工作人员给她带来了希望。“他们告诉我,大病补充保险还可以给我报销2万多元,我当时真的高兴坏了。”张社妮说,少还一半儿的钱让她轻松不少,她现在积极遵循医嘱做康复训练,待康复后把欠的钱还清,把后面的日子过好。

  5 全行业扶贫不遗余力

  在我国大力开展精准脱贫工作的过程中,保险业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重要的扶贫手段,保险扶贫已成为政府解决因病返贫、因灾返贫这一难题的良方。

  在监管部门大力推动下,河南保险行业始终立足于保险机制在放大扶贫资金效用、分散致贫返贫风险、实现精准保障等方面独特的机制优势,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扶贫探索,扶贫成效逐步显现。

  保险扶贫覆盖面稳步扩大。一揽子综合保障扶贫方面,兰考“脱贫路上零风险”综合保障项目经验已复制推广至4个贫困县,扶贫小额人身保险业务累计覆盖16.53万贫困人口。健康保险扶贫方面,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统筹,一次性覆盖全省贫困人口,全面降低贫困群众因病致返贫风险。农业保险扶贫方面,2016年度全省农业保险累计为1298.5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额度643.1亿元。

  保险保障效应逐步释放。2016年,焦作市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试点累计为4115多人次困难群众理赔超过700万元,困难群众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整体上较大病补充保险工作开展之前提高10-15个百分点。兰考“扶贫路上零风险”综合保障项目全年共接受种植业有效报案267户次,蔬菜大棚受灾出险3起,人身意外保险报案164起,农村住房保险报案15起,鸭棚保险报案43起,预估保险赔款金额479万余元,已决赔款342.73万元。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等业务累计支持贫困农户、农村企业信用贷款3.86亿元。农业保险方面,2016年全省累计赔付支出15亿元,同比增长80.9%,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凸显。

  保险机制优势逐步得到政府认可。保险机制能够有效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效应,使扶贫资金使用方式由原来的“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克服直接输血式扶贫“养懒汉”弊端;能够直接针对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风险提供精准保障,有效防止脱贫后因灾因病返贫、巩固脱贫成果。随着各项扶贫保险业务的稳步推进,保险机制在扶贫工作中的优势不断得到体现,各地政府对保险扶贫机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已有22个贫困县与中原农险签订了推广“脱贫路上零风险”保险扶贫模式的合作协议,13个省辖市扶贫办转发了《中国人寿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保险机构与地方政府在扶贫方面合作日益深化。

  保险扶贫重点路径逐步明确。经过近段时期的探索,并与其他行业扶贫做法、优势相比较,保险扶贫的重点路径进一步明确,即应立足保险业风险保障优势,紧扣贫困人口脱贫过程中面临的各类生产生活风险,提供相应的保险保障,发挥保险经济补偿功能,帮助贫困人口降低疾病、意外伤害、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各类风险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巩固贫困人口脱贫和防止返贫的物质经济基础。

  现代保险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生活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而且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保险业的做法证实了这一点。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河南保险业将继续找准保险扶贫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准对接贫困人口的保险需求,将贫困地区区域发展与产业扶贫衔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系上“保险带”。

版权所有 © 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14021308号-1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ZHONGYUA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