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进一步调整农业保险相关政策
根据《关于做好2017年农业保险工作的意见》的精神,2017年,吉林省将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有关政策,调整了农业保险协办费用政策及农业保险赔偿系数。乡、村两级可以与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委托协助办理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决定费用支付方式,乡级1.3%,村级2%。今年起,吉林省调整农业保险赔偿系数,损失程度30%(不含)-60%(含)系数分别由0.6、0.7、0.8、0.9分别调整为0.7、0.8、0.9、1,其它保持不变。
吉林省加大了省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从今年起,省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省级财政部门将根据当年预算安排情况,对各地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打造本地农产品特色品牌开展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在农民自缴保费和县市政府提供保费补贴的基础上,经省级财政部门同意并报省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支持。省级奖补资金主要用于保费补贴,对贫困县的奖补比例最高为县市政府实际负担保费补贴的60%,对其他县市最高为50%。2017年的支持重点包括杂粮杂豆、燕麦、高粱、食用菌、辣椒、马铃薯、设施农业、肉食牛、羊、鸡及渔业类等保险品种。
据了解,2017年,吉林省农业保险投标的经办机构为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从2017年开始,吉林省农业保险政府采购中标有效期限调整为三年,采购有效期为2017-2019年。
2浙江全面推行茶叶气象指数保险
作为茶农生产保护伞的茶叶气象指数险,今年在浙江省全面推开。截至目前,全省茶园参保面积12.4万亩,较去年的5.9万亩增加了一倍多,保费1704万元,较去年的656万元增加了近1.6倍。
茶叶是浙江省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在每年2月下旬到4月春茶采摘的关键时节,极易遭受低温霜冻(俗称“倒春寒”)的自然灾害,导致茶叶减产茶农减收。茶农普遍渴求有相关保险为他们保驾护航。
为增强茶农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解除茶农的后顾之忧,2014年,浙江省在全国首创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并在绍兴、安吉开展试点。不同于传统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这种新型保险模式理赔的惟一依据是气温数据。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是根据历史数据制作出损失模型,在采摘期内,茶园遭遇低温冻害天气,只要气温降至保险合同约定的最低温度以下,就视为保险事故发生,启动理赔程序。
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以来,根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要求,气象部门依托气象监测数据科学设计茶叶气象指数险产品,并不断完善优化,力求准确测算天气和茶农实际损失的相关性,缩减保险的基差,同时,不断加密茶叶生产区域气温监测站点,为茶农保险理赔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为茶农抵御自然风险提供有力的气象支撑。
由于茶叶气象指数保险具有透明度高、理赔快捷、道德风险低等优点,得到茶农的认可和欢迎,自2014年试点以来,至今年已在全省各茶叶主产区全面推开,参保茶园面积和茶农年年增加。
3《江西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出台
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可获保险费补贴
据江西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各级财政部门提供保险费补贴的农业保险标的为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生态安全的主要大宗农产品以及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确定的其他农产品。其中:种植业保险标的包括水稻、油菜、花生、棉花、柑橘,养殖业保险标的包括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森林保险标的为已基本完成林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生产和管理正常的公益林和商品林。农村住房保险标的江西省户籍的农户,在本省农村拥有的成套住房。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标的除上述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给予保险保费补贴之外的,市、县(区)自主开展的农业保险品种。
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
江西省要求,纳入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试点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和财力状况,对符合农业产业政策、适应当地“三农”发展需求的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给予一定的保险费补贴等政策支持,省财政给予以奖代补对实施地予以支持。其他市、县也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
省财政鼓励各级财政部门结合实际,对不同险种、不同区域实施差异化的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政策,加大对重要农产品、规模经营主体、产粮大县、贫困地区及贫困户的支持力度。
据悉,江西省鼓励各市、县(区)和经办机构根据本地农户的支付能力,适当调整保险金额。
骗补涉嫌犯罪移送司法处理
江西省财政厅强调,禁止以各种方式骗取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对于市、县(区)财政部门、经办机构以任何方式骗取保险费补贴资金的,省财政厅将责令其改正并追回相应保险费补贴资金,视情况暂停其农业保险保险费财政补贴资格等。各级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专项资金审核工作中,存在报送虚假材料、违反规定或者超出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预算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江西省财政监督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4云南建立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审核联合监管新机制
为规范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审核,防范审核风险,同时解决人少事多的矛盾,日前,云南专员办在对2016年保险费补贴审核过程中,主动联系云南省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云南保监局等部门,初步建立起“州市县相关部门初审,各级财政部门复审、专员办再审”的联合监管机制。
一、规范申报,实现部门初审。保险公司在申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资金时,须提供经当地县级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审核签章的单证,方可向地方财政部门提出补贴申请。当地农业、林业主管部门主要对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单、保险费收据、保险合同等相关资料与种养殖业计划、保险计划和被保险人等相关资料进行核对,看是否相符。
二、建立复审机制。通过初审后,保险公司将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申报文件报送至当地财政部门,由各级财政部门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的真实性,并逐级复审汇总后报财政部和云南专员办审核。
三、规范再审程序,准确把握审核重点。云南专员分资料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阶段开展再审。
在资料审核阶段,一是将各州市申报的数据与省林业厅、农业厅提供的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的相关报表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问题;二是看投保和服务过程中,是否有中介机构参与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合同签订等有关事宜,发现问题责成其及时纠正;三是审核各级财政补贴资金是否及时层层分解下达和拨付。通过查阅各级财政部门预算指标下达文件和资金拨付凭证,核实各级财政补贴资金的下达和拨付情况。
在现场审核阶段。一是通过审核农(林)业保险保险单、保险费缴款单据、农户签名表等,确定投保数量(面积、头数)是否真实;二是审核理赔单据,走访农户和企业,核实保险赔款是否实际支付给受灾农户或企业,以确保中央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三是核实保险费补贴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通过查阅农业保险补贴拨付凭证、拨付金额、拨付流程、账务核算进行重点审核,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从而提高审核质量。
5山东蔬菜目标价格保险承保面积为全国之最
山东省不断丰富财政保费补贴型目标价格农产品保险险种,加快创新型保险试点。自2014年开始,开展了蔬菜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截至2017年4月,共开展大蒜、马铃薯、大白菜、大葱、蒜薹等蔬菜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同时,开办了牛奶目标价格保险、生猪目标价格保险等创新型保险业务,各级财政提供了保费补贴。相关保险机构积极创新,围绕服务地方需求,还开办了商业性鸡蛋目标价格保险等地方特色险种。
2016年,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承保蔬菜共计158万亩,较2015年增加172%,是全国承保面积最多的省份,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4.92亿元,赔付1.51亿元。2017年一季度,实现保费收入9558.48万元,提供风险保障12亿元,目前已支付赔款770.7万元。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既发挥了“保供稳价”作用,又促进了农业品牌建设和精准扶贫,取得了积极成效。
6甘肃对保险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部署
5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对保险服务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部署。
一是积极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扩大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
二是加强对出口农产品企业的保险服务。
三是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四是依托现有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动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探索开展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
7湖南明确借助保险机制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月,湖南省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借助保险机制,发挥保险功能作用,发展精细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完善落实财税、信贷保险等政策,加快形成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二是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深入推进并扩大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和“财银保” 贷款保证保险等试点,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风险补偿等措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三是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探索建立以生态环保和农业保险为导向的农业支持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扩大经作、畜禽水产等自然风险大的农业保险品种覆盖面。
8湖北规范农业保险发展
6月15日,湖北保监局组织召开全省农业保险规范发展推进会。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金融办、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民政厅等单位负责人参会并提出工作要求。
会议确定,自今年起,湖北省正式启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工作,水稻保险保障标准从200元/亩提高到400元/亩,费率降至6%;油菜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油菜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的35个县(市、区),试点面积将达到1438.71万亩;棉花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棉花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15个县(市、区),试点面积将达到308.25万亩。
据了解,湖北省农业保险自2007年8月启动至今,有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项目已发展到水稻、油菜、棉花、能繁母猪、奶牛、森林、“两属两户”农房、农民工意外等8个险种,农业保险已覆盖全省13个市州、86个县市区、804个乡镇、1.81万个村,惠及农户688.42万户(次)。10年来,全省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085.32亿元,实际支付赔款29.66亿元。
9宁夏预算投入3000万元补贴蔬菜价格险
针对2017年蔬菜价格政策性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的情况,宁夏预算投入3000万元补贴蔬菜价格保险保费,解决“菜贱伤农、菜贵伤民”问题。 截至2016年底,参保面积和保障额度均较2014年试点初期实现翻翻,保险区域由1个县扩展到15个市县,承保品种由1个增加到12个,投保农户由16户增加至3335户。3年来财政支付的3525万元保费补贴资金撬动了1.13亿元的保险赔款,综合赔付率达257%,累计受益农户达3902户次。
四川保监局“四创新”推动辖内农险工作上新台阶
四川保监局持续推进辖内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推动保险机构创新农险产品和服务。一是创新保险品种。2016年新增黑山羊、花卉等9种地方特色农险产品,目前全省已有特色农险产品50种,并积极探索开展蜜蜂、白鹅等特色农险产品。二是创新保险责任。四川保险业探索从保障传统物化成本升级为保障市场风险,从自然灾害保险升级为指数类保险。2016年,水果收入保险、柑橘气象指数保险、辣椒、皮球桃、葡萄、柠檬、芒果等价格指数保险陆续落地。三是创新开展涉农综合金融服务。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险资直投”项目试点,针对购买农险的农户,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用于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助力精准扶贫。项目开展以来共投放1114万支农资金。四是创新技术运用。通过运用微信移动查勘定损、无人机查勘定损、赔款短信提示、牦牛芯片耳标等技术,保险机构查勘理赔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农民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
10山西推动农险扩面提标增品种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保险作用支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强化保险对实体经济的保障与支撑,力争到2020年,全省保险深度达到6%,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
《若干意见》围绕6个方面提出16条意见,并明确了贯彻落实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若干意见》提出,山西保监局将促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逐步将育肥猪、商品林纳入政策性保险保障范围;将小麦、玉米保险的保障额度各提高100元/亩,森林保险的保障额度提高200元/亩;围绕小杂粮、鲜干果经济林等优势特色农产品,逐步建立省级财政支持的政策性保险机制;扩大农作物气象指数保险、目标价格保险等试点范围。
11《青岛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17-2020年)》出台
日前,山东青岛市金融、财政、农业、畜牧、保监等七个部门联合制订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和《险种及条款》。青岛保监局人士介绍了《方案》的四个亮点:一是《方案》规定期限至2020年,增强了长期性和稳定性。二是承保主体多元,由原来的人保财险等少数公司经营,扩为符合条件的公司均可参与。三是正在开展的险种达10个,覆盖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鼓励进行特色险种试点,试点险种达5个,丰富了农业保险品种,扩大了农险保障范围。四是注重因地制宜和程序化管理。
《方案》明确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要优先支持对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增收、维护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产品,险种需经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联席会议确定,由财政给予支持。目前开展的有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日光温室大棚蔬菜、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肉兔、森林火灾等险种,正在试点的有葡萄、马铃薯目标价格、大白菜价格指数、生猪价格指数、鸡蛋期货价格等险种。新增险种,一般要试点一年,由农口、价格等部门牵头组成评估小组,对试点情况进行评估,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联席会议根据评估报告作出全面推广、修改保险条款后推广、继续试点等决定。
《方案》分别对各个险种的保险标的投保主体、保险范围、保费标准、保险金额、保险责任、保费补贴比例、投保时间、保险期限、赔偿处理等作出了详细规定。以小麦保险为例,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村委会等均可作为投保主体,但不得重复投保;保险费为15元/亩,保险金额为500元/亩;保险责任是保险期间的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火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意外事故,以及病虫草鼠害等保险责任;财政对小麦保险按照90%给予补贴,其余10%由投保主体自担。
《方案》要求,对拟参保对象要以镇街或村为单位向社会张榜公示拟参保对象名单和参保数量,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承保公司要在显著位置或通过互联网、短信、微信等方式,将承保情况、理赔结果、服务标准和监管要求进行公示。建立健全由农口、物价等单位参加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灾害定损调解委员会,协调投保主体与承保公司之间的定损争议。
12天津农业保险设立滨海新区等5个试点区
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6月5日,天津市农委召开政策性农业保险信息综合管理平台需求对接会,邀请了市财政局、市金融局、天津保监局和财政部驻津专员办,市农业系统有关单位、涉农区农委和财政局以及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参加。
需求对接会首先由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开发设计公司向参会人员介绍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背景、目标、内容和功能,并现场演示了平台的各项功能及日常应用。政策性农业保险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包括实时监测、校验检测、分类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农业保险信息共享。
天津农业保险设立滨海新区等5个试点区
为帮助农户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今年天津市新增加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品种已开始落地实施,并推出滨海新区等5个试点区:静海区开展棚内作物保险,在武清区开展牛奶价格指数保险,在滨海新区开展葡萄种植保险,在宝坻区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蛋鸡养殖保险和生猪价格保险,在天津食品集团开展蛋鸡养殖保险和生猪价格保险。
据了解,试点期满后,结合试点险种推广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对于具有全市推广价值的试点险种将转为在全市范围开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
信息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浙江农业信息网、新法制报、财政部网站、保监会系统网站、天津市农委网站、天津日报、金融时报、中国保险报·中保网、农村金融时报